男女作爱免费看20分钟_日本片免费中文字_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_1024国产精品永远免费

低溫18650 3500
無磁低溫18650 2200
過針刺低溫18650 2200
低溫磷酸3.2V 20Ah
23年專注鋰電池定制

這是干掉特斯拉的最后機會?

鉅大LARGE  |  點擊量:794次  |  2019年11月18日  

特斯拉與國產新能源車,進入正面交鋒。


5月最后一天,特斯拉宣布,將在中國上海超級工廠生產Model3標準續(xù)航升級版車型,并正式開放車輛預訂。


Model3標準續(xù)航升級版(特斯拉中國)續(xù)航里程為460公里(NEDC預估),起售價為32.8萬元,預計交付時間為6至10個月。這也意味著,國產化特斯拉即將“上路”。


但另一方面,有關特斯拉質量的擔憂不曾停止。6月2日,據外媒消息,在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省的特斯拉超級充電站內,一輛特斯拉ModelS在充電沒多久時著火,最終燒毀。


在此背景下,特斯拉Model3超過30萬的售價,讓國內消費者直呼“貴了”,也似乎讓國產新能源車企松了一口氣,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微博上稱其毫無競爭力,“起碼應該再降價1萬美元”。


特斯拉打響的這場戰(zhàn)役,前景看起來似乎不妙。事實果真如此么?


新能源車行業(yè)的壓力


特斯拉Model3銷量前景如何,與整個行業(yè)環(huán)境息息相關。


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目前發(fā)展態(tài)勢不錯,根據工信部合格證產量數據,2019年4月新能源乘用車產量為9.9萬輛,基本保持住了3月的產能水平,同比上漲31.82%,仍然保持較高增速。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車市場雖然保持增長,但依然存在諸多隱憂。


首先,現有新能源車企產能普遍偏弱。2019年4月,共有18家生產企業(yè)產能破千,與上月持平。整體上看,共有12家車企在產能上實現了提升。18家企業(yè)中,僅有比亞迪產能破萬。


尤其在互聯(lián)網造車新勢力中,4月份,僅有三款車型產能破千。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小鵬汽車,其G3車型在4月產量為2264輛;威馬EX5在4月產出2053輛,加上EX5Pro的86輛產出,威馬4月共產出2139輛;蔚來ES8由江淮代工,4月產出1512輛,與上月基本持平。


就目前國內各家新能源車企的產能來看,距離其預期目標仍有不小距離。隨著特斯拉的量產計劃啟動,尤其是之前放言2020年要達到50萬輛年產量,留給國產新能源車企的量產提升時間不多了。


當然,更大的隱憂在于,國產新能源車企對于國家補貼政策的依賴程度較高。


隨著補貼減少,國產新能源車的價格優(yōu)勢也就同步縮水。從2019年4月的市場數據來看,比亞迪、奇瑞、吉利新能源車銷量增長,而北汽新能源以及諸多互聯(lián)網造車新勢力則銷量下滑。


目前來看,國家補貼政策對于市場的整體影響尚未完全顯現,這也有政策效應發(fā)揮的滯后性所致,未來是否會對市場增幅產生更大影響,還有待觀察。同時,如今的合資品牌強勢入局插混市場,占據了半壁江山,也將對自主品牌、互聯(lián)網造車新勢力造成一定壓力。


國產特斯拉戰(zhàn)斗力幾何?


即將“上路”的國產化特斯拉,相比國內新能源車企,具備了三大優(yōu)勢。


首先,特斯拉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實現新能源車走向大眾市場的企業(yè),其對于新能源車市場的意義,猶如蘋果之于智能手機。


由此帶來的好處是,特斯拉樹立了迄今為止被廣泛認可的新能源車行業(yè)標桿,許多消費者一想到新能源車,第一反應是特斯拉。廣泛的市場認知,建立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對于買車喜歡看品牌的國人而言,這一點尤其重要。


特斯拉在產品技術研發(fā)、性能方面,目前相比國內新能源車企還具有一定優(yōu)勢。其推出伊始,性能方面就并不亞于部分傳統(tǒng)豪車,因此價格雖高,卻受到國內外高收入群體的認可。如今“降維打擊”中端市場,自然信心滿滿。


此次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主打的Model3,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了銷量第一的寶座,其實力可見一斑,也就成為其對國內消費者進行宣傳時的利器。


此外,特斯拉Model3目前還處于供不應求的地步,最大瓶頸即在于產能無法跟上。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國產化特斯拉Model3的量產,不僅能滿足國內乃至國外消費者的需求,更可能隨著產能擴充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進而降低終端售價,對國內新能源車形成價格緊逼。


但也要看到,國產化特斯拉Model3相比國內新能源車,雖然具備品牌、性能、市場認可度等三大優(yōu)勢,但同樣具備明顯劣勢。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互聯(lián)網造車新勢力在內的國內新能源車企,在產品研發(fā)投入、性能提升上也在不斷加快步伐。


有業(yè)界分析人士經過多方測評后認為,國內新能源車在電池能量密度、電驅系統(tǒng)、智能配置等關鍵指標上,差距正在縮小,甚至有國內新能源車企針對北方市場特性,另辟蹊徑減少電動車在冬季的續(xù)航里程縮水問題,至少在汽車實用性上更符合用戶需求。


特斯拉近年來頻繁出現質量事故,對其造成的負面影響正在擴大。除了6月2日在比利時發(fā)生的ModelS著火事件外,過去的三個月內,在廣州、舊金山和香港,都先后出現ModelS自燃。


同時,還不時傳出特斯拉車主在使用時遇到質量問題。據媒體2018年報道,上海施先生兒子購買一年的特斯拉ModelS轎車,在停車庫正常行駛下左后輪擺臂突然斷裂,導致車輛無法再行駛。


接二連三的質量事故,必然會損及特斯拉的品牌美譽度,隨著國產化特斯拉的大規(guī)模量產,其品控能力是否能同步完善,將是對特斯拉的重大考驗。一旦國產化特斯拉Model3上路后出現質量問題,就會嚴重影響消費者信心。


另外,特斯拉面對的一大挑戰(zhàn)是財務吃緊。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多家接受采訪的供應商表示,特斯拉曾經嘗試拖延付款或要求高額返款。而特斯拉中國工廠預計總投資超過500億,一旦特斯拉在建廠過程中資金鏈出現問題,就可能會造成量產計劃延后,出現產能無法應付訂單的后果。


由此看來,國產化特斯拉雖然在產品性能、知名度等方面占據一定先發(fā)優(yōu)勢,但與國內新能源車企的差距并非天塹。市場瞬息萬變,國內新能源車企仍有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國內新能源車企機會來了?


不過,仍要肯定的是,特斯拉國產化對于推動中國新能源車行業(yè)的整體“提質”,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特斯拉一旦如期落地50萬輛年產能,一方面可能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性價比更高的Model3及后續(xù)車型,也加大了新能源車的市場容量,讓更多人了解和接受新能源車。


另一方面,據悉特斯拉正積極尋找國內供應商加強合作,這也將促進國內新能源車行業(yè)的供應鏈優(yōu)化。


有報道稱特斯拉與中國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商贛鋒鋰業(yè)達成合作協(xié)議。贛鋒鋰業(yè)表示將向這家汽車制造商提供其總產能五分之一的鋰產品,即用于電動汽車電池用金屬。大量訂單可以讓贛鋒鋰業(yè)獲得更多資金,進而推進鋰電池研發(fā),帶動鋰電池技術水平的提升,未來還可供應國內新能源車企,進一步完善新能源車的性能。


隨著國家補貼減少及退出,國內新能源車企將與特斯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這將倒逼國內車企減少政策依賴,真正從產品研發(fā)、先進制造工藝等方面加大自主創(chuàng)新力度,從而應對特斯拉的咄咄逼人之勢。


如此一來,國內新能源車行業(yè)才能拋棄浮躁,回歸高質量成長之路,真正與世界一流對手對等競爭。


曾經,有許多行業(yè)都在外部競爭對手進入后高喊“狼來了”,但最終正是通過國內企業(yè)的技術研發(fā)、產品迭代完成逆襲,比如家電領域。


如今,國內新能源車行業(yè)面臨同樣的機遇與挑戰(zhàn),作為新興行業(yè),新能源車行業(yè)的本質是科技驅動,國內新能源車企業(yè)必須在這一點上有著更為清醒的認知,抓住最后的時間窗口,打好技術、性能攻堅戰(zhàn),從而不負國內消費者期待。


鉅大鋰電,22年專注鋰電池定制

鉅大核心技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