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作爱免费看20分钟_日本片免费中文字_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_1024国产精品永远免费

低溫18650 3500
無磁低溫18650 2200
過針刺低溫18650 2200
低溫磷酸3.2V 20Ah
23年專注鋰電池定制

NCM811電池難過安全關?

鉅大LARGE  |  點擊量:959次  |  2019年12月02日  

盡管2019年補貼政策并未進一步提高動力電池技術門檻,但電池企業(yè)卻沒有停下技術升級的腳步。


2019年,多款搭載NCM811電池的新車型集體亮相,意味著三元電池或將正式進入高鎳時代。


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包括寶馬、蔚來、廣汽、小鵬、合眾、金康等多家車企都推出了搭載NCM811電池的新車型,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70Wh/kg左右,NEDC工況續(xù)航里程在500km以上。


而在電池方面,當前已經有包括寧德時代、比克電池、力神電池、遠東福斯特、鵬輝能源、天勁股份等多家電池企業(yè)宣布量產了NCM811電池,同時還有更多電池企業(yè)宣布將在明年量產。但從市場信息來看,上述車企搭載的NCM811電池主要由寧德時代提供。


日前,寧德時代公開表示,公司811產品已量產,根據客戶需求推進進度;NCM811已解決安全性能問題,可滿足客戶需求。


據了解,寧德時代NCM811/石墨體系電芯將在2019年實現量產上市,單體能量密度245wh/kg,相應的系統能量密度可達180wh/kg,產品將覆蓋500km左右的主流車型。同時,300Wh/Kg的高鎳/硅碳體系技術開發(fā)進展順利,已經開發(fā)出304Wh/kg的電池樣品,具體量產上市時間將隨車型上市時間而定。


高工鋰電在2019年供應鏈全國巡回調研活動中了解到,眾多電池企業(yè)一致認為,高鎳化是動力電池技術的發(fā)展方向,公司的NCM811電池已經處于中試或者即將量產階段,但還要經過充足的安全驗證,因此不會貿然上市。


受補貼政策推動,近年來中國動力電池技術快速發(fā)展,電池能量密度大幅上升。同時補貼政策向高能量密度電池傾斜,拉動三元電池動力電池裝機電量猛增。


然而,三元電池能量密度快速提升,產品卻缺乏充足的安全驗證,導致新能源汽車安全風險激增。而一系列的電動汽車起火事故也給主機廠和電池廠提供了一個警醒,在導入NCM811電池方面應持謹慎態(tài)度。


在此情況之下,具備成本和安全性能優(yōu)勢的磷酸鐵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新能源專用車和微型車領域出現了回暖跡象,裝機電量明顯上升。


電池企業(yè)認為,2019年,動力電池行業(yè)從能量密度最高化向成本最優(yōu)化轉變,低成本和安全性將成為主機廠關注的重點,這給磷酸鐵鋰電池企業(yè)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機會。


業(yè)內人士認為,補貼完全取消之后,新能源汽車對于動力電池技術路線的選擇將更為多元化。其中,“雙100、雙80”等低速車、微型車以及網約車等車型將會偏向成本更低,循環(huán)壽命更長的磷酸鐵鋰電池;而長續(xù)航的高端車型將走高鎳技術路線或固態(tài)電池等。


下面就來看看本周鋰電行業(yè)都有哪些新技術和大事件吧。


1、回收制備電池級碳酸鋰技術獲突破


江西一家企業(yè)研發(fā)的回收磷酸鐵鋰廢料制備電池技術取得突破。相關技術以磷酸鐵鋰廢料為原料,采用火法焙燒、鎂鹽轉型等工藝,可直接制備出電池級碳酸鋰,既解決了磷酸鐵鋰廢料回收處理難題,又實現資源綜合循環(huán)利用。與傳統工藝相比,新技術避免了使用高危險性的氯酸鈉、雙氧水等氧化劑,鋰回收率可達到95%以上。


2、大陸集團:在德生產動力電池成本過高


去年11月,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邁爾曾做出承諾,德國政府將在2021年之前向電動車電池行業(yè)提供總額高達10億歐元的財政補貼。寶馬、大眾、法國標志集團德國公司、巴斯夫等企業(yè)已經向德國經濟部提出補貼申請。


不過,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大陸集團近日宣稱:出于成本原因,大陸集團將繼續(xù)對在德生產電動汽車電池持懷疑態(tài)度。從大陸集團的角度來看,過高的能源成本使得大陸集團處于競爭劣勢。


大陸集團CEODegenhart多次重申:即使德國政府承諾給予電池生產補貼,大陸集團也不會因此改變自己的投資決策,大陸集團的投資決策不應被政府補貼來左右。


3、特斯拉將升級電池軟件防止起火


今年三月開始,特斯拉ModelS電動車在中國廣州、中國上海、美國舊金山、中國香港共發(fā)生了四起自燃事故。


特斯拉隨即在聲明當中表示:“在我們繼續(xù)對起火的根源進行調查時,出于謹慎的考慮,從今天開始,特斯拉將通過無線軟件更新的方式對ModelS和ModelX車輛的充電及熱管理裝置進行修復,從而更好地保護電池,并提高電池的壽命?!?/p>

鉅大鋰電,22年專注鋰電池定制

鉅大核心技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