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32次 | 2018年09月28日
新能源車企營銷決定生死
隨著2018年2月,財政部優(yōu)化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按照扶優(yōu)扶強的政策導向,提高了技術門檻后,促使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yè)步調放緩,以進一步打磨產品。當然,相比已推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企業(yè),因為箭在弦上,在比拼產品力前,以市場營銷手段,在悄悄完成種子用戶的累積。
據統(tǒng)計預測,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飆升至160萬臺,而2014年僅為數十萬臺。隨著電池能量密度提升、價格大幅下降及政策持續(xù)支持。預計到2022年,全球電動汽車的型號將從2017年底的155款增加到289款,電動汽車的銷量到2025年上升至1100萬,在2030年增至3000萬。
就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而言,2017年6個城市貢獻了全球電動汽車銷售額的21%,到2040年,預計中國將有2億輛電動汽車。
不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基礎還不牢固,動力電池綜合性能仍需提升。從資源開發(fā)到回收利用等全產業(yè)的發(fā)展不夠平衡,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yè)司副司長瞿國春、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均認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仍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經相關部門確認消息屬實
從編輯針對現有車企實際產品的市場反饋,基于新能源汽車的純電動汽車產品,普遍不具備對燃油車強替代性的優(yōu)勢,且在產品質量與產品服務能力方面,與傳統(tǒng)燃油汽車成熟度不在一個維度。
一方面,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有足夠想象空間,一方面,財政扶持的逐步退出成為必然,新能源汽車造車企業(yè)尤其是造車新勢力們,如何渡過當下,通過營銷或者豐富的服務贏得市場空間,為下一個階段競爭獲得“船票”,值得關注。
針對25家新能源汽車在促銷渠道、營銷手段、用戶體驗方面的思考整理:
1、促銷渠道及政策
線上電商平臺;線下體驗店、直營店;區(qū)域活動(車展、展銷);贈私人充電樁;免費充電;定金折價;定金折售后服務;優(yōu)先交付;回購計劃;個性定制(專屬銘牌設計);贈送隨車套件(配置);購車金融方案;終身質保。
2、營銷手段
粉絲見面會;社會話題營銷;網上營銷投放;體驗店長期開放;定價策略;平臺APP培養(yǎng)用戶粘性;微信群用戶互動;跟蹤用戶用車習慣摸索產品。
3、用戶體驗優(yōu)化場景
造型設計眾籌(用戶參與設計);用戶到店反饋;代客充電;代客維保;免費代駕;免費洗車;免費違章代繳服務;終身免費道路救援;用戶線上反饋;OTA軟件系統(tǒng)更新;配置使用率反饋;用戶管理體系(激活策略);租賃服務;商圈服務;其他服務。
從以上梳理的內容中,基于渠道和營銷手段方面,新能源汽車的思路相對固化,沒有創(chuàng)新設計和深入用戶圈層的動作。但在用戶體驗方面,統(tǒng)計的內容基本為造車新勢力提供的用戶體驗設計,其在用戶體驗方面有一定的優(yōu)化,但大而全的設計在實際運營過程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編輯在其中個別企業(yè)調研發(fā)現,針對現有競爭,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將趨向于定位中低消費市場,將車輛的制造成本最大限度降低,輔助提供豐富的場景服務能力。如“商圈服務”,即包括在車輛產生故障時,提供配套代步車租賃服務;在用戶酒后無法駕駛時,提供代駕服務;在商務需求中,提供車輛商務接送服務等等,個人定義其多種服務模式為“用戶即商圈”。
對于這類低頻高附價值服務,需要新能源汽車企業(yè)極高的整合能力,當然有人說這是偽命題,中低消費群真的有高附加值的消費欲望嗎?值得研究。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yè)分會會長王俠認為:汽車市場正在由合資品牌占主導邁向自主自品牌與合資品牌共同主導的新時代,自主品牌正在開啟重塑市場格局的新局面。造車新勢力的崛起為我們帶來了更多新生力量和新玩法。
可見,新興車企針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新玩法”得到行業(yè)肯定。另外,在多個場合,相關主管單位透露,智能網聯汽車具有明顯的跨界和跨越發(fā)展的特征,在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基礎上,智能化的推進將成為新能源汽車決勝燃油汽車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