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作爱免费看20分钟_日本片免费中文字_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_1024国产精品永远免费

低溫18650 3500
無磁低溫18650 2200
過針刺低溫18650 2200
低溫磷酸3.2V 20Ah
23年專注鋰電池定制

電動汽車“四面埋伏”與動力電池“群雄逐鹿”

鉅大LARGE  |  點擊量:1140次  |  2019年08月27日  

即將結束的2018年,全球汽車產業(yè)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將會成為中國傳統乘用車領域20年來首次失速,負增長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與此相對應的是,新能源乘用車的市場銷量在整個新能源車的銷量中一騎絕塵,今年1~9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以63.7萬輛的產量量拿下86.7%的市場份額,取代客車、物流車成為新能源車領域的絕對主力。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消費端已經一觸即發(fā)。


從制造端來看,相對于前幾年車企的畏葸不前,各個勢力車企在2018年都進入造車的實質性階段,外資車企跑馬圈地,國內傳統車企合縱連橫,新勢力造車集中交付,電動車市場化敲鑼打鼓臨近。


對于電動汽車最為核心的動力電池而言,2018年同樣是一個十字路口。


很多年后,如果復盤中國動力電池產業(yè)發(fā)展歷程,2018年絕對是一個分水嶺的年份。


這一年,隨著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拐點降臨,動力電池企業(yè)“吃大鍋飯”的日子正式畫上了句號。


前三季度的裝機量數據已經給出了答案。GGII數據顯示,1-9月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合計約為28.78GWh,同比增長95%,其中,前十企業(yè)占據了裝機量87%以上份額,而在前十企業(yè)總裝機量中,前五名企業(yè)又占據了90%的份額。


這意味著,能真正給乘用車企業(yè)實現配套并大規(guī)模供貨的企業(yè)基本集中在前五名之內,過去幾年里,涌現出的超200家動力電池企業(yè),要么只能另謀出路,找尋其它生存機會,要么就面臨著被洗牌被淘汰的命運。


而作為頭部企業(yè),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強確定,寧德時代上市之后一騎絕塵,開啟了全球擴張之路,比亞迪開放應戰(zhàn),通過更開放的心態(tài)和更快速的合縱連橫建立自身在動力電池領域的競爭力。


在第二梯隊,格局仍未完全確定,國軒、孚能、億緯鋰能、力神、萬向一二三、比克等多家企業(yè)都在積極拼搶,在卡位戰(zhàn)上,他們有的引入更為強大的資本背景,有的聯手強有力的車企客戶,有的則與日韓電池企業(yè)“聯姻”……無論何種路徑,目的只有一個,在市場格局穩(wěn)定前能在前十中讓自己有一席之地。


對手不止國內友軍,還有虎視眈眈的日韓“宿敵”。


經歷了前幾年的政策擠壓后,包括松下、三星、LG、SK等日韓巨頭在2018年卷土重來,相比于上一輪的瘋狂和冒進,這些巨頭新一輪進攻更為低調,不僅做好了政策背書,底氣也明顯更足。


考驗中國動力電池企業(yè)的,除了強勁的對手,還有來自政策和客戶的壓力,補貼的下滑、車企的價格壓力,讓企業(yè)供應鏈賬期加長、應收賬款高企,整個行業(yè)危機重重。


可以確定的是,大鍋飯時代結束之后,行業(yè)的不確定性將會在2019年延續(xù),新勢力車企、合資車企、自主品牌車企……不同勢力車企將在明年迎來產品交付大潮,誰將會更受市場青睞,將直接決定了背后的動力電池配套格局的起伏變化。


未來幾年,誰將成為汽車變革的主力?市場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什么才是企業(yè)參與汽車變革時競爭的核心變量?中國動力電池產業(yè)格局將會如何演變、技術路線會如何調整、補貼政策以何種形式退出、供應鏈上下游還將潛藏怎樣的危機?


鉅大鋰電,22年專注鋰電池定制

鉅大核心技術能力